十余个小板凳,“五老”人员、村两委干部、包村干部、网格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,现场摆问题、议对策、化解矛盾纠纷……这是麟游县两亭镇探索出的“小板凳”服务队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法。
近年来,麟游县两亭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以网格为主体,调动群防群治力量,搭建“小板凳”服务平台,用群众乐于接受的“板凳会”方式,化解矛盾纠纷,推动基层治理创新,切实做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多方联动组建群众身边的服务队
怎样才能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初始阶段、化解在基层一线、消灭在萌芽状态?
麟游县两亭镇充分发挥农村“五老”群体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,建立起以老干部、老党员、老教师、老乡贤、老模范“五老”为主力军,以镇综治中心、司法所、派出所为主体,各驻镇单位负责人、村党支部书记、村民小组长、网格员为补充力量的“小板凳”服务队。
“小板凳”服务队充分发挥“人熟事清家门近”的优势,发现不稳定因素,及时纳入服务管理,做到哪里有矛盾,哪里就有“小板凳”。通过大家评、摆事实、释怨气、促和谐的方式,切实做到矛盾纠纷在网格化解,治安防控在网格加强,安全隐患在网格排查,法治宣传在网格深化。
目前,两亭镇共组建了10支“小板凳”服务队,组织各类“小板凳”服务队开展宣传、宣讲活动,召开矛盾纠纷分析研判会,收集群众意见,排查发现矛盾纠纷150余件,妥善化解147件,化解率达到98%,调解满意度达100%。
预防在先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
前不久,麟游县频降暴雨,两亭镇西坡村一村民家门前土崖上的杏树,因为雨水冲刷发生倾斜,悬在邻居白某的屋顶上,白某找邻居协商将树木砍掉,消除安全隐患,邻居不同意,造成两家发生嫌隙。该村“小板凳”服务队召集白某和邻居,以及在排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邻里矛盾的其他4户群众,在西坡村搬迁点召开征求意见会。现场通过大家互相协商,服务队成员讲政策、引导邻里小事化无,最终6户群众各自达成和解,实现源头防范。白某笑着对“小板凳”服务队队员说:“还没有等我去反映问题,你们就上门调解了,真是太及时了!”
“小板凳”服务队相关人员介绍,他们紧盯易产生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的领域,通过“最后一米”听、看、说、劝,将婚姻家庭、邻里关系等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。截至目前,全镇各“小板凳”服务队通过全面摸排走访累计防范苗头性问题70余件。
此外,两亭镇强化矛盾纠纷分级化解。对微小矛盾纠纷,发挥“网格调解”,将纠纷化解在组户;一般矛盾纠纷,启动镇综治中心受理、分流、交办、提醒、督办机制进行“分流调解”,促成矛盾双方沟通协商,达成和解;对问题复杂、涉及面较大的矛盾纠纷,发挥镇综治中心、司法所、派出所等综治力量和镇领导干部作用,开展“联动调解”,提高矛盾化解质效;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提级办理,开展精细化的专班、专业、专题“精专调解”。
加强回访严防矛盾纠纷复发
为了预防矛盾纠纷复发反弹,“小板凳”服务队推行“回访”闭环管理机制。采取电话回访、现场走访、微信调查等方式倾听涉事群众心声,采纳合理建议,严防问题回流;针对回访“减存量”,对调解协议履行不到位的当事人和中间调停人同步回访,落实感情疏导、法治宣传等措施,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;全面回访“防变量”,组织服务队开展全覆盖回访排查,针对多次调解不成功矛盾纠纷案件,专项督办回访、领导包抓,督促责任单位限时化解并回复进展,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,必要时通过仲裁、行政复议、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,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
今年2月,两亭镇水磨沟村村民王某与杨某因捡拾废品发生矛盾纠纷,民警与村调委会人员现场调解后,双方达成和解。王某当场向杨某道歉,并将杨某送往两亭卫生院进行检查,支付杨某59.6元医药费以及1500元精神损失费。事后,“小板凳”服务队通过实地走访、电话回访,持续跟踪关注此事。目前,两人再无追究对方责任的想法,双方对整个调解过程和调解方式都很满意。
今年以来,“小板凳”服务队累计开展回访118人次,有效防止了已化解矛盾纠纷反弹升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