残疾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,而农村残疾人更是弱势中的弱势。其中不少人家庭收入来源少,生活不便,社交面窄,精神文化生活贫乏,极易成为无孔不入的邪教欺骗对象。邪教组织往往以“驱鬼赶病”为幌子,施以小恩小惠利诱拉拢,使部分农村残疾人深受其害。
为了增强全县农村残疾人抵制邪教的意识,实现精准康复。近期,由我县防范邪教办和县残联联合在全县农村残疾人中开展了一项“抵制邪教滋扰、实现精准康复”活动,通过组织各镇街、村残疾人专委最残疾人逐户走访调查,借签订家庭拒绝承诺卡,宣传反邪教政策,同时摸排残疾人中的涉邪情况。通过走访调查,笔者了解到,全县部分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都曾经或多或少地遭遇过“门徒会”邪教的滋扰,其中有不少残疾人曾经受邪教蛊惑,企图依靠“信神”(即参与“门徒会”)祷告祈求身体康复,结果贻误病情,人财两空。
分析农村残疾人受邪教滋扰或参与邪教的原因,主要有几下几方面。
一是农村客观条件限制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,当前广大农村,特别是陕北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空壳化,停留在村的多为老弱病残。在村的残疾人就业面窄,除了政策性的补助之外,经济收入来源少,在无助的情况下,生活困难,受邪教小恩小惠的利诱拉拢,往往将康复希望寄托于信神祷告。
二是邪教的主动滋扰。邪教组织在农村无孔不入,为发展成员,扩大势力,邪教组织往往从有困难、遭遇变故、患疾患的人家下手。而残疾人正好成了邪教组织首选的目标,利用残疾人病急乱投医,急切康复的心理,拉拢欺骗。
三是农村残疾人自身因素。农村残疾人绝大多数文化程度较低,包括家属监护人也有不少文盲。受自身条件限制,他们与外界交流少,社交面窄,生活圈子限于本村范围,心理上常处于自卑,缺乏阳光自信,甚至怨天尤人,一方面使得对邪教的识别能力不强。另一方面,精神、心理上的空虚苦闷,需要社会的关爱慰藉,当社会关爱缺位时,邪教人员的上门传教利用荒诞不经的神话,往往填补满足了这个空缺。
针对以上原因,采取相应的措施,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。
一、残疾人要树立科学精准的康复意识
残疾人的康复是一项系统化,科学化工程,对此,要有正确的认识。常言说,人食五谷生百病。生灾害病,遭遇变故,是人人最忌讳的,但又是谁也无法避免的。身体残疾,无论是先天性的,还是后天落下的,应该勇敢面对现实,积极接受康复治疗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,科技医疗的进步,一些身体疾患现在可以不断得到康复治疗,一些身体的缺陷也可以得到弥补。比如:导盲犬可以帮助盲人出行,角膜移植技术可以使视力障碍患者重见光明,助听器能帮助听力障碍者听到声音,脑瘫幼儿可以在0到6岁的抢救性治疗期得到最佳治疗,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帮助肢体残疾者实现出行的梦想,等等。日新月异的新科技、新产品正在悄然改变着残疾人的生活方式,助推他们不断实现康复的梦想。目前,基层乡镇残疾人康复中心、托管中心机构设施不断完善,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配适发放也愈加细致。
对于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监护人在康复道路上,切忌病急乱投医,绝不能把康复希望寄托于邪教组织或者封建迷信活动上,轻信邪教“驱鬼赶病”的歪理邪说,拒医拒药。这样非但不能康复,反而妨碍康复,甚至危及生命。据笔者在我县永坪镇冯家坪社区聂家坪村调查所知,该村聂某的两个儿子(年龄均在40岁左右)多年前年突发精神障碍疾病,由于不明病情,聂某妻子多年来借“信神”(即信“门徒会”)给儿子治病,结果病情非但未减轻,反而越发严重,后来延安市精神病院治疗后,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俗话说,一把钥匙开一把锁,不同的残疾类型要采取不同的康复措施,适配相应的辅助器具。世界上不存在“包治百病”的灵丹妙药,残残疾人的康复一定要坚持科学化精准化。虽然目前的科技、医疗技术还不能使所有的残疾患者完全康复,但是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,前景是光明的。
二、残疾人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。
世界观、人生观虽然人人都有,但是却有科学正确与否的区别。在农村,有些残疾人不能正视现实,客观对待身体残疾,把这些归结于老天不公,命运不济,怨天尤人。将生活希望寄托于神佛保佑,家宅风水好坏等因素上。俗话说,苍蝇不叮无缝的蛋,邪教组织自然会投其所好,不请自来。因此,要抵制邪教滋扰,残疾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。正确认识疾患是身体机能的客观规律,积劳自然成疾,意外事故免不了给身体造成伤害,这并非什么前世冤孽报应,上天不公,命运捉弄。“法轮功”宣扬疾患是前世的冤孽,只有练功才能“消业”治病;“门徒会”能“驱鬼赶病”等纯属歪理邪说,荒诞不经。
所以,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,就会给邪教留下可乘之机。只有端正思想认识,树立科学的世界观、人生观,才是残疾人增强自身抵御邪教的根本法宝。
三、基层党组织、社会团体应该关爱农村残疾人,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关怀。
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,农村残疾人更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关怀。特别是基层党组织、社会团体、残联组织的关心关怀,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关心农村残疾人,帮助他们更多的就业渠道、技术培训、脱贫帮扶措施,还应该从精神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关爱,文化机构组织开展送书、送戏、送文化下乡活动,比如组织残疾人艺术团在农村巡回演出,组织农村残疾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化娱乐活动,如读书会、民歌演唱、哑剧表演等,发挥其各自特长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,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乐趣和价值,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和意志。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精神,培养良好健康的心态,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。 |